據《北京日報》2018年3月28日消息 這兩天,霧霾又來了,北京處于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之下。許多在北京生活的人對霧霾有過這樣的體驗:霧霾來臨時,空氣中就會有一種刺鼻的味道。這種味道,現在也漸漸發(fā)生變化,因為2013年至2017年,PM2.5中的主要組分也已經發(fā)生了變化,來自燃煤的硫酸鹽和氯離子下降52%,降幅最大。
據清華大學教授、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北京市跟蹤研究工作組組長王書肖介紹,硫酸鹽的生成來自二氧化硫,而二氧化硫主要就是燃煤燃燒產生的污染物。北京市從1998年就開始治理燃煤,尤其是2017年“煤改電”“煤改氣”政策控制效果更為突出。數據顯示,2017年的硫酸鹽含量比2016年又下降了24%。
通過對比2016年12月11日至12日和2017年12月1日至3日這兩次供暖期間的重污染過程,分析PM2.5的成分,可以得到以下數據:硫酸鹽的占比從2016年的9.5%下降到2017年的6%,顯著下降;硝酸鹽的比例從2016年的15%上升到2017年的19.5%,呈現上升趨勢。“這反映出北京市供暖期煤改氣取得了顯著成效,但隨著居民采暖和工業(yè)源排放的降低,移動源、揚塵排放對大氣污染的貢獻比重日漸突出。”王書肖解釋。
北京市跟蹤研究團隊選取了2017年5次重污染過程,分析PM2.5的來源,結果顯示,二次顆粒物、移動源、燃煤源、工業(yè)源和生物質燃燒源是重污染過程的主要來源。
硫酸鹽下降,除了煤改氣、揚塵比重降低,工業(yè)源排放的降低也功不可沒。
采暖期工業(yè)企業(yè)錯峰生產為pm2.5組分中硫酸鹽的降低作出了一定貢獻。以水泥行業(yè)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僅從2015年冬至2016年春錯峰生產情況來看,北方集中采暖地區(qū)采暖期內壓減水泥、熟料產量約1.5億噸,減少燃煤消耗1695萬噸,減少粉塵排放約2.8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19.8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2.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2億噸。
2016~2017年度,黑龍江省采暖期共減少燃煤消耗7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32.5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5550噸,減少粉塵排放24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50噸。可以說,工業(yè)企業(yè)錯峰生產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霧霾產生嚴重程度,促進了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