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位于遼寧省綏中縣小河口村南面的錐子山長城,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引發(fā)了全國范圍的關注。根據最早的報道,2014年后,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被重新修繕,一層硬化的外殼鋪在了石頭上,像極了山間的道路,已看不出長城的模樣。當兩張對比強烈的圖片出現(xiàn)在網絡上,很多人憤慨至極,“最美野長城被抹平了!”
國家文物局昨天下午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正式對外發(fā)布這一事件調查結果。經調查,工程確實使用了少量水泥,共有780米長城段落存在三合土“抹平”現(xiàn)象。根據國家文物局的調查報告,對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的搶險工程在2013年7月18日開工,并于一年后的2014年8月25日完工。工程施工分為4個標段。其中A、B、C是墻體段,D是敵臺等單體建筑。各標段的施工單位都具備施工一級資質,工程設計方案與審批手續(xù)也依法合規(guī)。然而,設計單位應當提供的細化的設計圖紙,卻一直沒有查到。也就是說,工程是在缺少防滲、排水深化設計圖紙的情況下開工和完工的。
根據調查,對于墻體頂面處理等具體實施問題,A、B、C標段的業(yè)主、設計、監(jiān)理和施工單位四方雖然進行過洽商,但卻僅有B標段有洽商記錄,且記錄表述不明晰、不準確。但正是在這次洽商后,“抹平”措施成為城墻體頂面處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副司長、事件調查組組長陸瓊表示:“涉及墻體“抹平”有3個標段,總長度約780米。經調查組核實,上述技術設計細化雖按規(guī)定進行了四方洽商,但洽商過程不規(guī)范、記錄不完整、缺少專家論證,且未按照有關規(guī)定報遼寧省文物局備案?!?/p>
“三合土鋪平夯實”(即“抹平”)正是這段野長城維修后出現(xiàn)在觀眾眼前的效果。國家文物局判定,這個措施對錐子山長城大毛山段自然、古樸的歷史面貌造成了嚴重影響。調查也發(fā)現(xiàn),幾家施工單位在實施大規(guī)?!澳ㄆ健笔┕ぶ?,存在施工粗糙的情況,在部分段落三合土中還添加了少量水泥。陸瓊介紹:調查組了解到,該工程實施過程中,確實存在使用水泥的情況。業(yè)主方稱,經核實,大連段,即大連市古建筑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負責施工的A標段,陡峭部位表面有少量一點。其他兩家即B、C標段表面沒有。
對于水泥的使用,調查組成員、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工程規(guī)劃所所長喬云飛解釋說,一些工程是允許使用水泥的,但需要經過試驗和相關程序,“我們雖然要求盡量使用傳統(tǒng)材料和傳統(tǒng)工藝,但也允許使用新材料和新技術。從使用材料來說,對于陡峭地段,加一定的水泥是為了提升早期強度,但確實沒有做好試驗工作,以至于目前從觀瞻性來說,對長城表面造成嚴重影響?!?/p>
據此,調查組初步建議,責成遼寧省文物局重新組織專家全面查找工程中存在的問題,初驗合格后報國家文物局進行竣工驗收,對“野長城被抹平”事件相關責任單位和主要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處理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將采取一切措施切實保護好這份民族珍貴的遺產:長城?!熬湍眠@項工程來講,國家文物局在審批之后缺乏后期的監(jiān)管和跟蹤,存在檢查缺位和未掌握工程實際情況的問題。這些問題,我們絕不回避。十年來長城保護做了一些工作,但還有很多地方不盡如人意。我們要求對長城沿線的15個省區(qū)進行一次大檢查,以便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同時加強監(jiān)測,包括機構和隊伍建設?!?/p>